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

為什麼婆婆/媽媽是退休老師這麼嚇人?

作者:且徐行

耳聞朋友有嚴重婆媳問題,她的婆婆是位退休老師,因此她將這股怨恨推廣至天下間的老師。後來發現,這種情結居然很有共鳴,甚至還挺有國際市場,韓國朋友也說她們普遍害怕「退休老師/婆婆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本想這大概是儒家文化造就的普同現象。但一個美國朋友和他弟弟同樣在異國讀書,父母來看他們順便全家旅行,兄弟倆寧可花大錢讓父母住飯店,也很有默契不讓父母住進租屋處。問他為何,他說:「唉...我媽是個退休老師,你知道的...」話一出,現場幾乎來自五大洲的朋友群起響應,「喔,了解了解....」。

何以婆婆/媽媽是退休老師這麼可懼?我沒有這種婆婆媽媽,所以討論起來沒有包袱。讓我們先想想,退休老師有什麼特徵?

1. 工作內容是不斷講話,一旦退休驟失逃不掉的聽眾,可能需要在生活間找尋新的聽眾釋放講話的能量。

2.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告訴別人怎麼做,意即他常在處理「應然面」的事情,對象還是未成年者。

3.  既是「退休」老師,可以合理推論他人生黃金時期多半處於沒有網路的時代,知識相對掌握在少數人手中,被小屁孩打臉的機率低。

綜上,大概可推想若上述特徵放在婆婆/媽媽的人際座標上,會碰撞出什麼樣的新行星呢?嬌生慣養的老外尚且都頭大了,在瀰漫儒家思想的社會,這種複合體更是能壓縮出一種巨大的存在。

儒家講究尊師重道及主從秩序,「老師」與「婆婆/媽媽」都被賦予較高的位份,如果沒有正視到網路時代儒家價值觀已面臨挑戰的趨勢,具備這種「老師」與「婆婆/媽媽」雙重身份的長輩,易仍將自己對兒女/媳婦的權力,視為理所當然。

當近30歲的友人想轉換跑道,一位退休老師就問友人的媽媽「那妳批可了嗎?」這正是前述心態作祟的反射動作,讓她認為父母對子女職涯有終身決定權,而不是去與已成年的晚輩討論此舉之動機及得失。

儒家所說師者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,賦予老師「傳道」之「責」,卻也演化成傳道之「權」,老師是傳統價值觀的守護者,若不能與時俱進,觀察「實然面」的變化,久而久之即成為「不得不保衛傳統價值觀」的一群人,以防止價值體系解構後流失既有權力。

然而,這種因為「地位」而取得的權力在現今社會已被打個大問號(看這次選舉結果就知道),造成親子/婆媳關係緊張,也不意外。

行文至此,並不是恫嚇單身女孩不要與教師子弟交往XD(文頭的友人媳婦或許有歹逗陣之處),而是提醒我們應時時檢視自己/他人權力的來源,美國兒子可能只消擔心老母絮叨,但我們過去被灌輸的傳統價值是否有其正當性,值不值得我們再pass給下一代,影響遠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