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韓國能,我們為什麼不能?」多年來,在我的前東家--自己人、外人都愛問這句,連同事間聊天都有人慨歎南韓大學生起薪7萬多,哪像我們....。
認識鄙人的都知道,我長於負面思考,鎮日愛靠北。但談起許多人歌頌的韓國,我總認為,幸好我是生在台灣。
韓劇裡乾淨的街道市容,看來舒爽怡人,但韓國冷風凜冽的氣息,唯有身歷其間才能感受得到。
老韓劇冬季戀歌的場景 |
在下身為娛樂界博士,對韓國影視也頗有涉獵 (摸鬍鬚),見我那韓國室友是超高知識分子,只好又開始我「假文青、真八卦」拿手戲碼,試探性問她江湖傳言:你們韓國婉君也真會扯,我心目中的完美女神 (某女星) 怎可能受國家徵召去服侍北韓金正日呢?
她的反應讓我大吃一驚,「我相信是真的啊,可能她有什麼把柄在政府手上...」
一人之詞當然不足以認定女神曾為國捐軀,讓我驚訝的是這種傳言在南韓竟有相當市場與理論基礎,連智識分子都認為可信。
打比方,今若有人造謠林志玲效法王昭君,為了台灣安全去跟某某大睡,我馬上就能來個嗤之以鼻。
差別在哪裡? 比之韓國人,台灣人更重視個人價值 (還有女性自主權,今不討論啊),而韓國作風往往是為求勝利不擇手段。
為求勝利不擇手段
然而,「勝利」的定義及利益,總操之於威權 (如政府與財團),「手段」卻常是無情壓榨眾多個人,榨到渣都不剩,榨到連同情憐憫都不存。
所以,韓國傾全國之力壓注在三星,「為了國家」,總統特赦因行賄、背信、逃漏稅被判刑的三星會長,多年前三星被控操縱價格也是輕騎過關,為助三星出口、韓幣得努力貶值。
還有,三星每踏入一個新領域,該領域中小企業就被踩踏消滅,至於外來貨?看到就指責不愛國。
97金融危機後韓流強勢崛起,三星集團壯大至強佔近1/5韓國GDP,究竟是韓國人要感謝三星的貢獻,還是三星要感念韓國人犧牲私利的傾力扶植?
在韓國,進不了三星、現代、LG等大財團被視為是一無是處,喔,不,最厲害的不是進入那些財團,而是「出生」於那些財團裡。
為包堅果就叫人下跪、飛機返航的韓航千金 |
韓國人從小努力補習,務必擠進好大學,以獲取考三星的門票。韓國人補習補到政府規定補習班應在晚上12點前下課。
考大學那天國家還很「貼心」的調晚辦公時間、飛機停飛、警察待命應付緊急狀況等,整體社會氛圍在在都告訴你,這是一場攸關一世的考試。
於是原該是青春正茂的18歲年輕人,必須努力拚上名門正校、拚進社會許他的美好未來。
或許說以結果論,人家阿里郎就憑這個才飛龍在天,誰還跟你在四小龍?
是這樣嗎?
韓國全國周身是債
其中韓國家庭負債飆到新高,已經超越次貸危機前夕的美國。畢業生就業率低、物價高、貧富差距大,青年人還有「88萬韓圜世代」之稱 (月薪台幣2萬5)。
糟糕的是,三星去年淨利已嚴重衰退,芬蘭放得下諾基亞,韓國能放下三星嗎?沒有三星,韓國會失去什麼?
韓國財閥不只是GDP大宗,它們是韓國人甘忍生活痛苦、不公不義也要維持的勝利門面,沒有它們,眾多韓國菁英最寶貴的青春歲月,社會許給年輕世代的美好未來,通通都成泡影。
我並不期待看著喜走偏鋒的韓國走向毀滅,而是覺得我們應該放下韓國能我們為什麼不能的句型,取而代之為「韓國是那樣,我們要怎麼樣?」
推薦看吳祥輝最新出版的洋蔥韓國,從歷史角度觀察韓國、從現代生活來解析韓國,或許有不同體悟。
相關文:新加坡 -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的國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