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

從戴勝益發想

作者:且徐行

最近王品發生領導核心的風暴,創下用 6 千多萬斷兒子後路的戴勝益 (歡迎戴董來斷絕我後路,私訊提供帳號),目前敗下陣來。

小且在朋友圈內出了名的怕人囉嗦 (自己又老發廢文讓人看是怎樣?),講個不停的戴勝益,實在不是我喜歡的領袖類型。




但想想,Peter Thiel 常說創業開餐廳是個 bad idea,因為很難做出驚天差異,然而靠著戴勝益暢談管理哲學、儒家思想,讓我不管去西堤、原燒,都會想起這位喋喋不休的老董,很多年輕人也想成為他的員工。品牌與管理者個人做出連結,就有了差異,創造了價值。

綜觀多年來他想形塑的形象,乃至於他後來幾次爭議性高的言論,在在強調「人脈」的重要性 (好啦,戴董說他不講人脈、講「人緣」,理由太長,略...),靠著借錢創業、借錢度過難關...

想來人脈真是千年來華人做生意如影隨形的觀念,當然,社會資本很重要,但目前檯面上一些特殊現象,都係傳統行商過於側重人脈衍生而起。

譬如說,官與商總是如膠似漆,中國呂不韋,史書只淡淡說他「販賤賣貴」而家累千金,但仍資助秦始皇「奇貨可居」的帳面老爸為王,最後自己算是從政去了。

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巖,坊間流傳他的發跡奮鬥史,我總看不出啥商業頭腦,反倒是不斷強調他花錢助人,而所助之人竟碰巧發達為官,胡自此從事許多「特許行業」、接大量的政府標案,成為巨富,後來自己也做了官。

於是,在承襲中華傳統的台灣呢,所謂的商業鉅子,往往與政通人和脫不了干係,較少提產品創新或經營策略。

這和哥倫布當年靠對西班牙女王唬爛以尋求贊助,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 (西方的 networking 日後再聊齁)。


胡雪巖跟哥倫布


時至今日,西方人創業,對天使投資人發表募資是很好的融資手段,創業者必須呈現產品創新和預期商機 (哥倫布的話唬爛技巧不可少)以獲取資金挹注;而在台灣創業,主流故事還是戴勝益一直跟你說的跟父母借、跟朋友借,而他的版本裡,父母朋友就像是不管你今天做啥生意、有無潛力,都無怨無悔、有情有義借錢的冤大頭。

我們的文化氛圍向來就是:嘴巴上說要創新,卻又隱諱地避開「若缺乏有錢的父母朋友,單靠產品創新能有資金創業嗎?」這樣的問題。

最後呢,我們商業經營突破創新不大多,倒是政商你儂我儂忒煞情多。我懶得講那套什麼東方人關係導向、有關係沒關係那些東西,就講一下胡雪巖好了。

這老兄富可敵國,卻落得破產抄家。一般說他栽在洋人手上,因他想壟斷蠶絲生意,洋人憤而聯合拒購,造成他巨大損失,近幾年則說是因為清末眾人炒股、股市崩盤,老胡放貸收不回,於是紅頂商人在金融風暴滅了頂 (好呼應時事...)。

不論是哪一個理由,總也不是人脈不夠,虧得老胡平日一堆官場好友,但老左老李搞鬥爭把他捲入,最後落難,政府還落井下石,慈禧下令革職查抄,晚景淒涼。

雖說經商往來總是少得罪人為妙,不過這年頭,重點應該擺在市場與趨勢,提升產品比較重要啦,別過度側重人脈,也少喇點政治啦 (有在對誰喊話嗎?)。

收看其他微新聞短評,按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