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好像要 12 年國教,其實我好多年沒在 follow 教育制度了(反正還會再改嘛,幹嘛注意),但還是讓我想起慘綠歲月。
之前有提過我母校永和國中,那年代一個年級 2 千人,不論你用傳統或建構式數學,都可以快速算出全校約有6 千人。
沒講的是一街之隔還有間規模相當的福和國中,所以每當上下學,附近約有 1 萬 2千人在狹小的永和街道上流動 (尚不計來接送的家長)。
小地方塞這麼多人不會很難受嗎?
還好啦,因為「最變態的」已經過去了,在升學主義、高壓統治最高張的年代,那時永中是和尚學校,福中是尼姑學校。
永中1968年成立,李碧華、張宇、伍思凱都是校友,1979年永和升格為市時,永中已逾 6 千師生,遂於對面再新建福中,開啟男女分校之風,基本上兩校算兄妹校,共用一位創校校長。
隔條永亨路,相距五公尺,兩校屁股對屁股 |
我的姐姐們都唸福和國中,所以我比較了解這時期 (現在60、70後念中學時) 的福中。小時候看她們就埋下了「國中好恐怖」的陰影。
一入學就依「程度」分班,一個年級40多個班,大致來說前面班次是 A 段班,教室多安排在前面幾棟,後面班次是 B 段班,多在後棟放養,師長眼不見為淨,讓她們跟永中飢渴少男們相望,還被戲稱為「望夫崖」。
結果我姊入學那年 ,學校忽然將 A 段班安排到 20 幾班這區段,但家長多不知道,「放榜」時,我姊分到 1 年 28 班,當場大哭,以為自己落入 B 段班,完蛋了....。
好學生們 |
另一姊姊班上更變態,學校分班不打緊,班內也要用名次來排座位,考得好才能往前坐,讓前排瞧不起後排,標籤化給它做到極致,搞到同學間連借個立可白都不願意。
夏于喬(不是宋芸樺喔)就讀福中國樂班 (當時已非變態時期),參加國中夢幻美少女比賽 |
被遺忘的望夫崖 一點都不夢幻的空中花園
耳聞福中有個空中花園,專門就是讓太妹棲息抽菸、教訓同學的地方,學校大概也不管了,只要顧好前段拚升學率的這幾班,「顧好」不過就是用大量考試與自習逼少女們好好念書。
空中花園應該是這裡吧。 |
有沒有顧好學生的 KPI 是什麼呢?每年聯考放榜,上北一女的人數;在永中就是上建中的人數,當年好像都可達破百之譜。
一旦得知本校考上第一志願的學生比彼校多,一定要高調宣揚一番。最搞笑的是,這兩間學校平常後面都是用來放養 B 段班,現在要用來放鞭炮。
幹嘛不在校門口大大方方放,跑到學校屁股去放? 就是要放給對門學校看的。
唉,真幼稚啊。
不知道早期這種教育到底有誰是贏家。
但我可以肯定這種壓榨式教育下的亮麗成績,非常對當時家長胃口,尤其當地人口大宗軍公教人員「最重視教育」,於是永中與福中就成為所謂的「明星學校」,人就越擠越多啦。
不過「身在福中還是要知福」,福和國中確實有些優秀傳統,起碼「家人甲」的我受惠不少。舉例來說,該校每周四有詩詞吟唱教學,老見我姐姐們碎碎唱個不停 (好像還要比賽),我就跟著瞎唱瞎讀,水準再差多少也聽進一些。
福中出版人手一本 |
然後可能是女校的關係吧,學校還叫她們練國術彈腿以強身健體,「一字騎馬式、右擰生抱拳...」這幾句我還真有印象 (所以郭靖這麼笨還能背九陰真經是真的)。
永中男校那些血性男兒,就沒這些玩意,學校還巴不得他們花拳繡腿好管教些。
羽扇舞女校一定要來一下的啊 |